當前位置:首頁 > 政民互動 > 嘉賓訪談

打造名企名群名園 加快培育制造名城

2022-09-09

嘉賓:

株洲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宋長征【詳情信息】

摘要:

深入貫徹“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全面落實“發憤圖強、重振雄風”工作要求,堅持“聚焦、裂變、創新、升級、品牌”工作思路,以打造名企名群名園為抓手,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訪談內容

  主持人:各位網民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株洲市政府門戶網站《嘉賓訪談》欄目,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們欄目的關注與支持。今天,我們邀請了株洲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宋長征做客我們節目。首先我們請宋局長跟大家打個招呼。

  宋長征:各位網民朋友,大家好,我是宋長征。非常高興到株洲政府網《嘉賓訪談》欄目做客,也非常榮幸能與廣大網友一起在線交流。


  主持人:今天我們訪談的主題是“打造名企名群名園,加快培育制造名城”,歡迎大家與宋局長在線交流。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的戰略任務。市工信局作為培育制造名城的重要部門,是如何統籌推進的?今年時間過半了,株洲工業經濟的運行情況如何?

  宋長征:培育制造名城,是新一屆市委班子基于老工業基地積聚的雄厚產業基礎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更是對株洲工業70多年發展經驗和舉措的傳承創新。那么如何理解制造名城,又如何定義制造名城?我們認為,支撐制造名城至少有三個重要標志:一是擁有一批博弈全球的優質企業,二是擁有一批引領世界的產業集群,三是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專業特色園區。在推進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聚焦、裂變、創新、升級、品牌”工作思路,以企業培育為支點、以鏈群建設為核心、以園區改革為支撐,著力抓運行監測、政策支持、企業服務、紓困增效,有效克服了疫情多點散發頻發、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漲價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市工業經濟呈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進一步夯實了制造名城的發展基礎。從工業運行來看,1-7月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7%,高于全國5.2個、全省1.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一;二季度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長6.6%,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從重點行業來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3%,占GDP比重達到35.4%,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制造業29個門類有25個實現增長,增長面達86%。從能效水平來看,1-7月全市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208.3萬噸標煤,下降8.4%,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5.7%。


  主持人:從宋局長的情況介紹來看,今年全市工業發展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也更加夯實了制造名城的培育基礎。宋局,剛才您提到了,企業培育是建設制造名城的一個重要突破點,是彰顯制造名城的一個重要標志,那么今年我們在企業培育方面有什么特色和亮點?

  宋長征:按照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產業由企業個體組成,而個體的強弱決定了產業的發展實力。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在企業培育的方式方法上進行了調整和優化。一是制定“三項”支持政策。出臺規模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優質企業裂變實施方案,集中優勢資源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做精做優。如市經濟和信息化專項用于企業培育的資金由去年的800萬元提高到今年的3000多萬元。再如,企業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支持力度前所未有。二是實施“四大”培育計劃。實施裂變、新苗、尖峰、立柱培育計劃,著力構建優質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領航企業的發展梯隊。今年來,全市入庫優質中小企業521家,優質企業裂變市場主體58家,新增規模工企業35家、省級小巨人企業80家,均創歷史新高;獲評國家重點小巨人9家,總數達25家,全國排名第17;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1家,總數達到58家,全省排名第2?!笆奈濉逼陂g重點培育的百億企業中,中車株機、時代電氣、株所風電、唐人神、331廠、株冶新材等企業產值均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三是開展“五類”標桿創建。聚焦中小企業,突出典型帶動、示范引領,開展上云用云標桿、智能制造標桿、綠色發展標桿、技術創新“破零倍增”標桿、工業品牌標桿企業創建,支持中小企業提升發展水平,提高競爭實力。對獲評標桿企業的,給予一定獎勵,有力調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主持人:我們知道,企業是產業鏈上的一個點,眾多點連成線,就形成了產業鏈或集群。請問宋局長,今年我市在聚點成鏈、集鏈成群上有什么新舉措和成效?

  宋長征:我們將產業鏈建設作為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的切入點和重要抓手,按照“領導跟著項目走、調度跟著問題走、服務跟著需求走”思路,創新方式,壓實責任,強化調度,產業鏈群建設取得新進展,主要體現了“三個”穩步。一是創新工作機制抓產業發展的基礎在穩步夯實。調整優化產業鏈建設和競賽方案,由市委常委會會議成員擔任13個產業鏈的鏈長,定期召開調度會推進會,統籌鏈上資源配置、要素保障、精準招商、項目建設等工作。設立市產業鏈綜合黨委和各產業鏈聯合黨委,逐鏈編制“兩圖兩池兩庫兩報告”、“四張清單”,強化黨建和發展引領,形成了強大合力。上半年,13條產業鏈策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94個、72個,分別占年度計劃的194%、103%。二是聚焦產業鏈抓高地建設的認識在穩步提升。強化系統觀念和全產業鏈思維,將涉及產業鏈建設的經濟指標、企業培育、數字轉型和平臺建設等工作納入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的重要內容,實現了產業鏈現代化建設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同頻共振。1-7月,我市重點培育的千億產業中,電子信息、新能源、先進硬質材料產業分別增長18.3%、16.5%、10.3%。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軌道交通、航空動力、陶瓷等優勢特色產業面對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發展速度雖不及預期,但仍好于國內同行業地區。三是培育產業集群抓品牌建設的步伐在穩步加快。創新“鏈園協同”模式,明確13條新興優勢產業鏈的主承載園區,將打造引領世界的產業集群、國內一流的特色園區作為彰顯“制造名城”的重要名片來推進。今年來,國研交通裝備入圍全省唯一的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全國首列全自主磁浮3.0列車完成調試,550kW大功率永磁發電機在株下線,全國首款油電混合動力通用飛機成功首飛。同時,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通過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驗收,中小航空發動機在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初賽中勝出;先進硬質材料、陶瓷、高分子新材料、服飾全部通過省級產業集群決賽,電力電子器件及應用產業集群通過省級產業集群初賽。借助省委張慶偉書記到醴陵市專題調研的東風,精心策劃的《國瓷之光》系列報道,醴陵陶瓷再度“出圈”、綻放世界。


  主持人:大家知道,要培育和打造一批名企名群,園區的承載能力是關鍵。請問宋局長,今年我們是如何強化園區承載能力的?

  宋長征:園區是企業壯大、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我們按照創建“五好”園區的要求,著力強化“三個”導向,推動資源向園區傾斜、項目向園區集中、企業向園區集聚,加快建設專業化特色化園區。一是強化提質增效導向,推動體制機制改革。下大力氣推進實施《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建“五好”園區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管理體制、財政體制、薪酬體制、“放管服”等改革,激發園區內生動力,推動園區向泛投資機構轉型。截至目前,株洲高新區行政和社會管理職能實現剝離,株洲經開區社會管理事務完成移交,醴陵經開區“一辦三中心”正式運行,各園區“六大”改革事項有序推進。上半年,園區技工貿收入增長13.7%,上繳稅金增長26.7%,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7.1%,發展質效明顯提升。二是強化項目為王導向,加快產業項目建設。項目建設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關鍵一招、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所在。我們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鮮明導向,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管理扁平化”標準,建立在產、在建、在談、在冊項目4個臺賬,精準發力推進產業鏈招商,深入現場摸實情、解難題、優服務,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工期,以高質量項目特別是產業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1-6月,園區新引進、新開工、新竣工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94個、69個、65個,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64.8%、51.2%、56.3%。園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9.7%,高于全市24.4個百分點。三是強化畝產英雄導向,開展畝均效益評價。牢固樹立“成本”意識,印發園區畝均效益評價辦法,以畝均稅收、畝均產值、畝均固投、研發投入、能耗水平為主要指標全面鋪開畝均效益評價,扎實開展“三類用地”清理處置,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建設標準廠房,全面提升投入產出效益。上半年,全市園區共處置批而未供、閑置、低效用地115宗6026畝;竣工標廠面積79萬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務的52.7%。株洲高新區在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排名第84位,較2021年前進12位。


  主持人:株洲市工信局立足自身職能,以打造名企名群名園為抓手,主動作為,銳意創新,在加快培育制造名城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邁出了堅實步伐。我們期待,市工信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彰顯更大擔當。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宋局長做客我們欄目,也感謝網友們的熱情參與。

  宋長征:非常感謝株洲市政府門戶網站給我提供的一個與廣大網友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感謝廣大網友對株洲工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謝謝大家!

色色资源站影音先锋电影